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技术杂谈 >FAST-LIO论文阅读网站首页技术杂谈

FAST-LIO论文阅读

晓晨的博客 2024-07-01 11:59:34
简介FAST-LIO论文阅读

论文:FAST-LIO: A Fast, Robust LiDAR-inertial Odometry Package by Tightly-Coupled Iterated Kalman Filter

源码链接

各位大佬对论文的解析:
FAST-LIO论文解读与详细公式推导

FAST-LIO是港大MaRS实验室在2021年提出的一个紧耦合迭代扩展卡尔曼滤波高计算效率、高鲁棒性的雷达里程计。影响深远,后续又陆续提出了FAST-LIO2以及Faster-LIO等框架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下面,我们简单了解一些论文中的各个模块及其处理流程。

符号说明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t k t_{k} tk第K帧激光扫描的结束时间
τ i au_{i} τiLiDAR扫描帧中的第i个IMU数据
ρ j ho_{j} ρjLiDAR扫描帧中的第j个激光点时间
I i , I j , I k I_{i},I_{j},I_{k} Ii,Ij,Ik IMU在 τ i au_{i} τi ρ j ho_{j} ρj,以及 t k t_{k} tk三个时刻的载体坐标系
L j , L k L_{j},L_{k} Lj,Lk LiDAR在 ρ j ho_{j} ρj t k t_{k} tk时刻的激光坐标系。
X , X ^ , X ˉ X,hat{X}, ar{X} XX^Xˉ:状态X的真值,预测值,更新值(后验,估计值)
X ~ ilde{X} X~:状态X的真值 X X X与估计值 X ˉ ar{X} Xˉ之间的误差(即: X ~ = X ⊟ X ˉ ilde{X}=Xoxminusar{X} X~=XXˉ X = X ~ ⊞ X ˉ X= ilde{X}oxplusar{X} X=X~Xˉ )
X ^ κ hat{X}^kappa X^κ:迭代扩展卡尔曼滤波(IEKF)中的第 κ kappa κ次迭代的状态量
X i , X j , X k X_{i},X_{j},X_{k} Xi,Xj,Xk:在 τ i au_{i} τi ρ j ho_{j} ρj,以及 t k t_{k} tk三个时刻的状态量
X ˇ j check{X}_{j} Xˇj:在后向传播中,相对于 t k t_{k} tk时刻状态 X k X_{k} Xk的估计值 X j X_{j} Xj

基础概念(运算符)

作者在文中定义了两个基础的运算符, ⊞ oxplus ⊟ oxminus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这里的 M M M表示一种 n n n维的流形。
⊞ oxplus 操作对应于在流形 M M M上增加一个小的扰动。
⊟ oxminus 操作对应于两个流形 M 1 M_1 M1 M 2 M_2 M2之间的微小差值。
分别对应于指数映射与对数映射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同时,我们可以推导出下述结论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文中以IMU坐标系作为载体系,推出来的位姿也在载体系中。假设激光雷达与IMU刚性链接,使用一个外参转换关系 I T L = ( I R L , I p L ) {^I}T{_L}=({^I}R{_L}, {^I}p{_L}) ITL=(IRL,IpL)进行转换。

IMU连续模型

IMU的动力学模型如下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这是易于理解的,位置的导数是速度,速度的导数为加速度(增加的坐标转换与重力影响),重力为一个常数,导数为0,旋转的导数为角速度(推导可以参考高翔博士的SLAM十四讲),陀螺仪与加速计零偏的导数为高斯白噪声。

IMU离散模型

假设,IMU的采样频率为 Δ t Delta t Δt,则离散模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: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其中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LiDAR帧的概念

实际工作过程中 LiDAR是在不断的连续扫描的(这个频率非常高,数十万Hz),但是我们为了能够处理点云数据,人为的划分成了不同的扫描帧,如文中把累积20ms的点云作为一帧数据,扫描频率为50Hz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即把上图中 t k − 1 t_{k-1} tk1 t k t_{k} tk的时间段(20ms)划分为一帧点云。

但是,这样引起一个问题是,带来了运动畸变。对于这一问题,在后续的章节中通过后向传播来进行纠正。

状态估计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作者使用误差作为要估计的状态,这样做有一系列好处:参考高翔博士-简明ESKF推导

  1. 在旋转的处理上,ESKF的状态变量可以采用最小化的参数表达,也就是使用三维变量来表达旋转的增量。而传统KF需要用到四元数(4维)或者更高维的表达(旋转矩阵,9维),要不就得采用带有奇异性的表达方式(欧拉角)。
  2. ESKF总是在原点附近,离奇异点较远,并且也不会由于离工作点太远而导致线性化近似不够的问题。
  3. ESKF的状态量为小量,其二阶变量相对来说可以忽略。同时大多数雅可比矩阵在小量情况下变得非常简单,甚至可以用单位阵代替。
  4. 误差状态的运动学也相比原状态变量要来得更小,因为我们可以把大量更新部分放到原状态变量中。

前向传播(运动方程)

前向传播的执行过程如下,每次接收到一次数据我们就会执行一次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此外,由于不知道噪声的值,所以设置噪声 w w w为0,不断进行前向传播。当然,这样很快就会“飘”。但是,我们还有观测方程(LiDAR)进行修正。

对公式(4)转换为误差的形式,并进行线性化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F X ~ F_{ ilde{X}} FX~ F W F_{W} FW分别为 X ~ i + 1 ilde{X}_{i+1} X~i+1 w i {w}_{i} wi变量的雅克比矩阵。形式如下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其中A(.)的表示方式为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推导方式见论文中的附录,这里就不详细说了,很烦人。

有了运动方程的线性化表达式,我们还需要对应的协方差更新方式,假设噪声 w w w的协方差为 Q Q Q,则更新方式为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直到一帧的扫描终点时刻 t k t_k tk,一个前向传播过程才结束。终点时刻 t k t_k tk的预测状态表示为 X ^ k hat{X}_k X^k,对应的协方差表示为 P ^ k hat{P}_k P^k(状态预测值 X ^ k hat{X}_k X^k与状态真值 X k {X}_k Xk之间的误差的协方差 X ^ k ⊟ X k hat{X}_koxminus{X}_k X^kXk)。

后向传播(运动畸变校正)

我们在处理过程中会融合在 t k t_k tk时刻的状态 X ^ k hat{X}_k X^k与协方差 P ^ k hat{P}_k P^k。但是,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,每个点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戳,其测量时间并不是我们所规定的 t k t_k tk时刻,即LiDAR点采样(测量)时间 ρ j < t k ho_j<t_k ρj<tk,这会引起参考坐标系的不一致。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如图中的下半部分,为了消除这种影响,作者使用下述公式,反向(后向)从 t k t_k tk时刻的位姿,推算出 ρ j ho_j ρj时刻的位姿,并把 ρ j ho_j ρj时刻的特征点转换到 t k t_k tk时刻。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注意,因为特征点的频率高于IMU频率,所以并不是每个特征点时刻对应一个位姿。每个特征点的转换位姿都由其左侧的IMU时刻确定。

通过上述计算,得到 ρ j ho_j ρj时刻到 t k t_k tk时刻的相对位姿为: I k T ˇ I j = ( I k R ˇ I j , I k p ˇ I j ) ^{I_k}{check T}_{I_j}=(^{I_k}{check R}_{I_j}, ^{I_k}{check p}_{I_j}) IkTˇIj=(IkRˇIj,IkpˇIj)

基于此,我们可以通过下式,把局部坐标系的点测量值 L j p f j ^{L_j}{p}_{f_j} Ljpfj,投影的扫描终点时刻 t k t_k tk,即 L k p f j ^{L_k}{p}_{f_j} Lkpfj
L k p f j = I T L − 1 I k T ˇ I j I T L L j p f j ^{L_k}{p}_{f_j}={^{I}{T}^{-1}_{L}} {^{I_k}{check T}_{I_j}} {^{I}{T}_{L}} {^{L_j}{p}_{f_j}} Lkpfj=ITL1IkTˇIjITLLjpfj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式中, I T L ^{I}{T}_{L} ITL为LiDAR与IMU之间的外参, L k p f j ^{L_k}{p}_{f_j} Lkpfj为投影到扫描终点时刻 t k t_k tk的坐标,用于下面的残差计算。

残差计算

经过上节中的运动畸变校正,我们可以把一个扫描帧中的所有特征点视为在同一时刻 t k t_k tk处进行采样,接着,投影到全局坐标系中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式中, G T ^ I k κ {^{G}{hat T}^{kappa}_{I_k}} GT^Ikκ为我们想要求的 t k t_k tk时刻到全局坐标系下的位姿变换。

类似于LOAM的思想,转换后的特征点应该落在其对应的特征“线”“面”上,但是由于存在LiDAR测量误差与前向传播的状态推算误差,导致转换后的特征点并不能完全落在特征线/面上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式中, G j G_j Gj为法向量 u j T u^T_j ujT(平面特征)或为边缘线特征朝向的反对称阵 ⌊ u j ⌋ ∧ left lfloor u_j ight floor_{wedge } uj(边缘特征)。即计算点到面或者点到线之间的距离。

作者只考虑模长小于0.5m的残差值。残差值高于阈值的被认为是噪声点或者是新观测的点。

迭代状态更新

如果我们把激光雷达的测量噪声去除,假设测量的点都是真实的坐标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那么我们使用这个真值代入上述公式中转换的全局坐标系 G G G,再使用状态的真值 X k X_k Xk(有变换的真值 G T I k {^{G}{T}_{I_k}} GTIk),那么残差 z j κ z^{kappa}_j zjκ的值应该为0;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对上式 h j h_j hj进行一阶近似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式中, X ~ k κ = X k ⊟ X ^ k κ ilde{X}^{kappa}_k=X_koxminushat{X}^{kappa}_k X~kκ=XkX^kκ X k = X ^ k κ ⊞ X ~ k κ X_k=hat{X}^{kappa}_koxplus ilde{X}^{kappa}_k Xk=X^kκX~kκ

存在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结合(15)(运动方程)及残差(14)(观测方程),我们得到下述形式的目标函数: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式中: ∥ x ∥ M 2 = X T M X left | x ight |^2_M=X^TMX xM2=XTMX

利用迭代卡尔曼滤波,我们对(17)进行求解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得到 X ˉ k ar{X}_k Xˉk P ˉ k ar{P}_k Pˉk

上述求解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问题是求解卡尔曼增益K需要对 H P H T + R HPH^T+R HPHT+R进行求逆。这个维度为 m ∗ m m*m mm即特征点的数量(观测的数量)。这个维度是很大的,所以求解比较困难。

作者把卡尔曼增益的公式等价转换为下述形式,求逆的维度为状态量的维度 18 ∗ 18 18*18 1818,大大降低了计算的维度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等价转换过程的推导也是比较简单的,利用了矩阵的求逆定理。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风语者!平时喜欢研究各种技术,目前在从事后端开发工作,热爱生活、热爱工作。